
OK,先承認吧。之前從在念書起不講。在米國工作了快要5年了。卻一直都故意不保他們的
健康保險。原因無他,實在太貴了....就算撇開顧主公司有補助。自己每個月仍然都至少還是要
自掏腰包上百元大洋。更不用說到了醫院,哪怕醫生只是過來摸一摸聽一聽。照樣還是會再要
你30-50大洋...(匯率請自算)現在回想起來。這五年裡面,我竟然一次也沒有去看過醫生。
感冒發燒?自己吃藥吧!唯一例外就是之前有發表過個,蛀牙.....神啊!這個只能自認倒楣....
何況。那次我也是先自費飛回去呆完拔牙。然後等回到米國加保了牙齒保險後,才趕去作後續的
根管治療ㄚ......
在米國,醫療保險就跟其他生意一樣。並不能算是政府的福利政策之一(最近有改善)。
也就是說。要保不保看你自己。不保?平常省了點錢。等到你哪天進醫院就知道事情大條....
據說有人坐了救護車到醫院住上一個禮拜。等收到賬單時差點魂飛魄散....據說是米金六位數的
賬單......前幾年一直認為老子我年輕體壯。所以也就鐵尺的寧可給他不保。甚至跟彎娘娘結婚了,
也是一切以省錢為最高教戰準則。但是到了今年....老子我也過36了.....簡單說就是...我們好像
該是要認真考慮該給他增產報國(或者說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意義了....既然有這個打算。
就不能不先未雨綢繆的計畫好了。原因無他,仍然是一樣。因為聽說在米國要是沒有保險就
去生小孩。那你就要有收到天文數字賬單的心裡準備了....舉1個千萬寶寶的真實案例吧。
有個朋友。他老婆大人生第二胎。結果早產。大人住院不說,小BB聽說還在保溫箱呆了
快1個月。最後的賬單竟然高達將近30萬米金。真的不誇張.不虎爛.....聽到這邊PONY
幾乎快要達到縮陽入腹境界......夭壽咧!?結果還好有保險給付。讓他們幾乎只要付
最低消費就好。不然真的大概只能潛逃國外(台灣)去了吧......
再說回來,米國的保險真他媽的一整個亂到靠北......不像台灣。反正就是一家全民健保局。
公司固定從你薪水扣個幾百塊。然後領張健保IC卡就可以全國(省)走透透。愛看誰
就看誰。管你內科外科科科科。管你是看啥病。反正付完掛號費在貼點藥費就搞定。在美國。
光是健康保險公司就多達幾十家。然後還要看你公司跟哪家配合。再看他們提供啥方案。
甚麼PPO 甚麼HMO還有啥鬼勞子的醫療險專戶儲蓄險。再然後....他娘的還有一堆啥
自付額 COPAY 住院自付 年度上限啥OOOXXX一堆鬼東西。這些也就算了。自己保
再外加個配偶。一個月保費就得要台幣8-9000。去看個醫生有病沒病先再收個台幣1000
的掛號費。如果有啥醫療支出,還得看保險公司付不付。扯遠了.....這篇本來就不是
教學文吧。是吧?
不過,還是得要說點心得。不然,純幹譙....似乎太沒建設性了。先簡單說我知道的幾種
保險吧。先說一種叫做HMO的。HMO指的是保險的種類,不是保險公司。不同家保險
都有提供HMO的服務。最大的特色是保費比較低廉。主要的精神就是在於同一個醫療網
裡面醫生可以有效的管理病人的病史。簡單的說,你得要先去找一個醫生當作你的家庭醫生。
不管你是頭痛還是香港腳,通通都先去找他就對了。然後他能看得就幫你看。需要轉診的就
由他幫你開轉診單到他同樣體系裡面的其他專科醫生去看。(通常都是今天看。然後又得
預約另外一天)好處剛剛講了。他保費便宜很多。基本上大多數的一般疾病都OK。屬於
那種平常居家常備的醫療習慣吧。
第二腫的保險叫做PPO屁屁歐,一樣是保險的種類,不是保險公司。PPO跟HMO最大
的不同是病人不在需要透過那個家庭醫生才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專科醫生。你可以自己去
任何一家大夫的門診去看。時效性快多了。而且“據說“醫生比較都願意接納PPO的病患
(對!米國醫生還可以說你的保險我不收,請另請高明...甘...)。因為他們用藥或是醫療
行為比較不會像HMO一樣被保險公司限制哪些他們不給付。所以對於一些比較罕見疾病,
或者是長期慢性病的病人,相較於大把的醫療支出。他們會比較傾向乾脆保PPO。不過
相對的,保費就馬上翻上好幾翻。差多少?舉個例子吧。 我公司HMO方案。自己+配偶。
一個月大概是剛剛講的8000多台幣的保費。要是換到最便宜的PPO保費。一個月馬上
就飆到快1萬五吧....(甘)而且...因為PPO除了保費貴以外。大部份HMO有的免自費額
PPO都沒有。換句話說,即使你有保PPO但是他還是有一定年度自付額。(大約台幣3萬
-7萬之間)你看病仍然得要先付到自付額度內規定的金額。之後,才是由保險公司開始幫
你按照比例分攤。換句話說,你要先付每個月1萬五的保費。然後咧,去看病 醫生賬單開
多少你還是得要先付到那個自付額度(3萬-7萬)。之後如果還有其他的支出,保險公司
才會開始幫你付一部份(比例不一)。媽的........
除了PPO跟HMO,另外還有一個叫做 Kaiser的特別HMO 。如果剛剛講的HMO比較
像是私人門診聯盟。那這個“開捨“HMO他們比較像是我們的地區私人大型醫院。他們依照
地區分布經營大型醫院。然後裡面的醫師就通通收他們自己的保險。好處是保費便宜。
你不管要看啥病。去他們的醫院就對了。但是缺點就是,去到那,人家今天誰看病你就給誰
看吧。沒有像台灣,還可以看那天的醫生比較帥。另外一個缺點是,因為是團體醫療,據說
品質不一.....良呦不齊。而且醫師用藥跟診療的限制很多(對,因為一切都是$)。最誇張的
傳聞是....有一位阿桑剛剛因為癌症去世,結果幾個禮拜後收到這家開捨醫院寄來的健康檢查
報告,還說他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甘~!?可不可以再誇張一點啊?
(以上純屬傳聞。PONY沒證實)
剛剛說的這三種保險。都有所謂的Out of Pocket Max。(年度自付額上限)。跟剛剛上面
講那個PPO的自付額上限有點不太一樣。上面PPO說得那個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自付額
是1000一年那你得先自己掏腰包付醫藥費到1000以後。還有別的賬單來的話,我們保險公司
才會開始幫忙付。而這個Out of Pocket Max的意思是。每個保險方案都有一個上限額。
例如 個人$4500/一年。 就是說,當你今年多災多病吧。賬單一直來一直來,你也一直付
一直付。付到最後你已經付滿$4500塊了。那之後再有甚麼賬單來的話。“通通“由我們
保險公司來買單就對了。甚麼?聽不懂?我就說這個有夠複雜的了。不是嗎?PONY我
可是搞了將近1個月,不知道問過多少人,上網看過多少資料。才慢慢搞懂這個蝦米碗糕。
再舉例吧。假設這邊有一個醫療方案(姑且不論他是PPO還是HMO還是開捨)。你每個
月固定保費是 $100。 你的自付額(Deductible) 是$1500。然後你的Copay是$50 (每次看
醫生)。再然後你住院每天自付$500。最然後,你的年度Out of Pocket Max上限是$2000。
OK來了!你每個月就是固定要交$100給保險公司(管你有病沒病)。然後生病了感冒,
去看醫生掛號費就是$50(copay自己付)然後醫生看完了給你檢查+打針。醫療費500塊,
你要自己付。等你看過幾次$50+500 (或者外加住院支出)最後超過了你的Deductible
$1500塊以後。保險公司才會開始幫你“部份“的分攤你之後再有的醫療費用。再然後咧。
你當然繼續看病。繼續有支出(保險公司已經開始幫你部份分攤)等到你全部年度的
醫療費用個人支付超過了那個Out of Pocket Max上限$2000。再之後如果你還是生病看
醫生。那保險公司就全部幫你cover了。(除非保險公司比較雞掰跟醫生對於醫療內容
討價還價)。再換句話說...(娘的換好多句了)...你年度最高的醫療費用支出就是
$100*12+2000=3200 (不包含如果有住院)。對!就算你有保險!你年度最高的醫療
費用還是可能高達10萬塊台幣....媽的這是有保險。那要是沒保險又要看醫生那豈不是
就直接脫褲子宣告破產比較快?
米國....真的是個沒權利生病的國家....尤其是我們這些中產階級....甘....怎麼說?看看那些
金字塔頂端的富豪。保險費他們根本是九牛一毛吧?年賺上百萬米金,還會在乎那個
一兩萬保險嗎?反過來。那些食物鏈最底層的....失業無業的...他們生病怎麼辦?別擔心!
他們搞不好還有比我們更好的社會保險咧!我們這些領薪水的,每個月都會從薪水裡面扣
一筆去做啥Midcare。這個可不是給我們用的。對!就是給那些窮到沒錢看醫生的人用掉了。
我們咧?因為不屬於“低收入戶“所以很抱歉!收到天文數字的醫療賬單偏偏又沒有保險?
那就是你自己該死啦!媽你個保立達B咧.......
OK,講到這邊,如果你聽懂了。那我會說你真的很有慧根。可以考慮申請哈佛耶魯.....
要是你聽完還是對米國的健康保險霧殺殺。那我只能說。畢竟有些事情是很講究天分的....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四月一號就要開始被刮肉參加米國啥鬼勞子的健保了...... 我光是研究那張
健保的方案表,就已經好幾個晚上失眠+作惡夢....媽的....只想說一句...呆完郎啊!要好好珍惜
我們的全民健保啊!全世界沒幾個國家有這麼讚的健康保險了.......